压缩解压缩的文件中的中文名乱码,是由于windows的文件名中文编码默认为GBK,而Linux中默认文件名编码为UTF8,由于编码不一致,所以导致了文件名乱码的问题,解决这个问题的做法就是对文件名进行转码。(仅仅是对文件名,不是对文件内容)
Linux中专门提供了一种工具convmv进行文件名编码的转换,可以将文件名从GBK转换成UTF-8编码,或者从UTF-8到GBK进行转码。
首先看一下系统上是否安装了convmv,如果没安装的话用:
yum install convmv
安装。
下面看一下convmv的具体用法:
convmv -f 源编码 -t 新编码 [选项] 文件名
常用参数:
-r 递归处理子文件夹
–notest 真正进行操作,请注意在默认情况下是不对文件进行真实操作的,而只是试验。
–list 显示所有支持的编码
–unescap 可以做一下转义,比如把%20变成空格
比如我们有一个utf8编码的文件名,转换成GBK编码,命令如下:
convmv -r -f UTF-8 -t GBK –notest utf8编码的文件名/或者文件夹
如果是-r递归处理的话,文件夹内不能有非源编码的文件,否则会转化失败。
this file was not validly encoded in UTF-8: “searchtoolsExport/��.txt”
To prevent damage to your files, we won’t continue.
First fix this or correct options!
转换以后”utf8编码的文件名”会被转换成GBK编码(只是文件名编码的转换,文件内容不会发生变化)。
然后在进行zip或者tar的打包/压缩,拷贝到windows下,就可以顺利打开,不乱码了。
VIM 代码折叠
VIM代码折叠方式可以用”foldmethod”选项来设置,如: set foldmethod=indent
有6种方式来折叠代码
-
manual //手工定义折叠
-
indent //用缩进表示折叠
-
expr //用表达式来定义折叠
-
syntax //用语法高亮来定义折叠
-
diff //对没有更改的文本进行折叠
-
marker //用标志折叠
vim 配置文件分为全局配置文件和用户配置文件
-
全局配置文件查找,在.vim 中输入:echo $VIM,一般为:/usr/share/vim/vimrc
-
用户配置文件在用户主目录下,如:/home/fukun/.vimrc
在vimrc文件中设置折叠方式:如 :set foldmethod=marker
选定折叠方式后,就可以使用折叠命令进行折叠操作了.常用的折叠方式为indent和marker.
indent是最为傻瓜式的折叠方法,根据缩进来的,只要你的代码保持良好的编写规范,在函数名的那行直接按下 za 就可以进行折叠了。
推荐大家使用:marker折叠命令
因为比较通用,移植很方便。别人看你代码的时候直接就可以理解。
marker折叠方式时,我们需要用标计来标识代码的折叠,系统默认是{{{和}}}
Supervisor是一个进程监控程序。
满足的需求是:我现在有一个进程需要每时每刻不断的跑,但是这个进程又有可能由于各种原因有可能中断。当进程中断的时候我希望能自动重新启动它,此时,我就需要使用到了Supervisor.
先弄懂两个命令:
supervisord : supervisor的服务器端部分,启动supervisor就是运行这个命令
supervisorctl:启动supervisor的命令行窗口。
需求:./open_search 这个进程是运行go的一个服务。我们要求这个服务能在意外停止后自动重启。
安装(Centos):
yum install python-setuptools
easy_install supervisor
测试是否安装成功:
echo_supervisord_conf